1960年,苏联专家说走就走,带走了所有的技术资料,有的武器连样品都拉回去了。
我们虽然有思想准备、也通过反设计等手段争分夺秒掌握各项技术,但是短时间内消化吸收苏联援助的军工技术还是不现实,有些技术别说消化吸收,技术资料都还没翻译完呢,人家就把资料拉走了。
技术是需要积累的,就像盖楼,就算是装配式建筑,那也得一层一层的装,这是科学规律。即便是发挥后发优势,也离不开引进人才、技术和设备,离不开学习和借鉴。我们仿制“上游1号”,就是建立在引进苏联的技术积累之上,苏联的冥河反舰导弹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我们虽然强调自力更生,但是苏联专家一撤,技术资料也没了,很多技术、很多项目马上就趴窝断档了,包括“鹰击一号”,导弹的制导系统和隔热材料技术一直不成熟。
当时发展军事工业那是什么都缺,缺资金、缺技术、缺工业基础,可想而知,研制反舰导弹的困难程度。但是,战场需要不等人呀,60年前空军已经大量列装了轰-5和轰-6轰炸机,但是搭载的反舰武器只有炸弹和鱼2型空投反舰鱼雷。炸弹效果就不用说了,鱼2型鱼雷射程短,只有5公里,命中率还差。
而美国海军为了应对苏联反舰导弹的威胁,在60年代就开始研发“海拉姆”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和大名鼎鼎的“宙斯盾”系统,70年代已经列装服役。仅仅是“海拉姆”防空导弹射程就达到8公里,射程只有5公里的鱼雷——那还有什么用?当时我们面对的,就是这种残酷的现实,太需要空射型反舰导弹啦。
这时候,刚才介绍的“鹰击一号”还远远没有研制成功呢。但是,我们从来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早在1965年,空军就提出要求,研制一种射程不小于150公里,重量不超过3吨的空射型反舰导弹,这就是后来的“鹰击六号”。
鹰击六号试射成功后迅速在我军大量列装,而且,后续发展了多个改进型号和衍生型号,还成为外销的基本的产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鹰击6号系列,成为鹰击反舰导弹家族的明星产品。
但是鹰击六号诞生过程却是一波三折,非常不容易。1966年,根据当时的现实条件,决定在海鹰二号基础上进行改装,当时还不叫鹰击六号,命名为风雷一号。
在此之前,还从来就没系统研制过空舰导弹,要解决一系列新问题,包括作战弹道、空中投放、滑翔阶段和平飞巡航、飞机载具的干扰问题,在高空低温度的环境下,是不是会影响发动机点火和工作、风洞试验等等。除此之外,和研制其他武器装备一样,同样面临、条件简陋、缺少技术资料、工业基础薄弱这些共同的困难,所以风雷一号初期的设计、研发和实验工作也是困难重重。
正因为技术攻关多,这个空射型反舰导弹项目成为当时三机部和七机部协同研制的第一项工程,为了保密,代号371工程。各路科技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协力配合,到1967年春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低温试车成功。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时候运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军工系统,371工程总体技术协调被迫终止,但是科研人员依旧各自顽强地独立研制。1969年,鹰击六号的载机轰-6丁(也就是轰-6D)也终止了研制,371工程被迫完全停摆。这一停就是8年,直到1977年才重新再启动,并将导弹正式命名为鹰击6号空舰导弹,路史光担任总设计师。
研制导弹,气动布局、发动机和制导控制管理系统是关键,鹰击六号项目重新再启动后,选用了新研制的单脉冲末段主动制导雷达,同样有必要进行一系列技术攻关,直到1981年改进抗干扰电路后才定型。
同时,从1978年到1982年,进行了多次导弹上飞机全武器系统的飞行试验,期间经历了多次失败。直到1982年6月19日打靶试射,一架轰-6丁在渤海锦西附近上空,用245雷达截获了目标,并且立即自动形成了导弹射击诸元,飞机在2000米高度发射了第一枚鹰击六号空舰导弹。
导弹发射后,向下滑翔到800米高度自动点火,然后自动转向射击航向,并将高度降低到100米巡航飞行,在完成预定航程后,弹上末导雷达开机自动搜索,不到2秒就捕捉到了海上的标靶,导弹无人驾驶仪随即控制导弹加速俯冲,直接命中目标。随即批量生产列装部队,来看一看鹰击六号的参数:弹长7.36米,直径0.6米,翼展2.4米,重量2.5吨,战斗部为500千克聚能爆破战斗部,可击沉5000吨级驱逐舰;动力采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射程150公里,巡航速度0.9马赫,巡航高度50米,采用惯性制导+单脉冲主动雷达制导。
1984年,鹰击-6空射型反舰导弹完成定型试验,并开始出口,出口型编号为C-601。
之后,鹰击六号一直在改进升级,研制出多个型号,包括增程型鹰击61、进行重大技术升级的通用型鹰击62、对地打击型号鹰击63等,成为鹰击家族明星系列。
鹰击61是在鹰击-6的基础上,对动力装置、火箭推进剂、和末制导雷达等进行了多项改进和升级,射程达到200公里,弹长7.36米,直径0.76米,战斗部为510千克,出口型编号为C-611。
鹰击62是鹰击6号的重大升级型号,单从外形上,鹰击62已经和之前的导弹粗胖风格大不相同,开始变得苗条。借鉴了长剑10巡航导弹和美国BGM-109战斧巡航导弹设计理念,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在陆地、空中和海上多平台发射,这让鹰击-62成为一款经典的多平台通用型反舰导弹。第一次公开亮相是2004年4月29日,随同第一艘采用垂直发射系统和相控阵雷达的052C型导弹驱逐舰兰州舰一道亮相。
2024年10月14日,东部战区组织陆海空军和火箭军等兵力开展的“联合利剑-2024B”军演中,鹰击62岸舰导弹也参加了演习,震慑蛙蛙宵小。
鹰击-62弹长7.5米(如果去掉助推器长度为6.8米),直径0.54米,翼展2.9米,带助推器重量1.35吨,不含助推器重量1.14吨,配备300公斤半穿甲高爆战斗部和电子延时引信,射程280至650公里,巡航速度0.9马赫,飞行高度非常低,接近目标时能降至距离海面5-6米的高度打击目标,采用惯性+频率捷变单脉冲主动雷达+北斗卫星+红外成像+中继制导复合制导方式,突防能力强、打击精度高。
你看,鹰击62好像用所有的制导技术都可以用,从鹰击62开始,制导系统技术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改变了制导技术单一的情况。鹰击62射程区间很大,650公里的远射程就是在岸基雷达、预警机等外部平台提供中继制导的情况下具备的射程。如果必要,从海峡到湾湾以东海域的军舰,鹰击62岸舰导弹一个型号就可以全覆盖。
这么香的鹰击62,价格还不贵,那出口当然是热销货,出口型号为C602,2006年亮相珠海航展。现在公开报道的是,巴铁和缅甸已经入手,尤其是巴铁还入手了两条054A护卫舰,舰上也搭载了舰载型鹰击62反舰导弹。
还有一个鹰击63,这是从鹰击6衍生出来的一个对地打击型号,射程200公里,配备电视制导。鹰击6系列不仅反舰,还能对地攻击,这也算能者多劳啦。
海拉姆是60年代研制的?拉姆服役都90年代了吧。60年代研制的是海麻雀。
关注官方微信